四川认我行认证服务集团有限公司,您身边的企业认证服务商

 手机端
| 认证咨询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资讯中心

联系我们

四川认我行认证服务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成都市成华区华宇旭辉锦绣广场1-1-7

电话:18884035521

网址:https://www.rwxrz.com

邮箱:55855336@qq.com

Q Q:55855336

扫码,关注我们

 

荐读 |『认重道远』,认证绝不是买卖证书!

发表时间: 2020/5/30 17:31:35

浏览:


【认重道远】认证!绝不是买卖证书



认证认可 ↓↓


   认证认可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质量管理、提高市场效率的基础性制度,是市场监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认证证书总量突破300万张(数据来源于国家认监委),我国认证认可行业也随之由量变转向了质变,其作为质量管理“体检证”、市场经济“信用证”、国际贸易“通行证”,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愈发显著。


MID YEAR SUMMARY


   然而时常还能听到这样的流言蜚语,“认证没什么用”、“认证证书只要花钱就能办”……那么为什么会有认证认可制度,他必然存在的原因和作用又是什么?




认证认可发展历程




1947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成立




旨在制定全球协商一致的国际标准





1978

中国加入ISO组织


1981

第一个产品认证机构中国电子元器件质量认证委员会(QCCECC)成立,建立了产品认可制度
1983

启动实验室认可制度
1984

中国电工产品认证委员会(CCEE)成立。
1988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颁布实施,明确实施质量认证工作。
1989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颁布实施,明确在进出口商品领域开展质量认证工作。



1990

《实施安全质量许可制度的进口商品目录》内的进口商品,必须获得「进口商品安全质量许可证书」并具有CCIB【国家商检局】安全标志。
199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认证管理条例》,全面规定了认证的宗旨、性质、组织管理、认证条件和程序、认证机构、则等。
1993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颁布,明确质量认证制度为国家的基本质量监督制度。


1994

中国质量体系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CNACR)、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CNACL)相继成立。

1995

中国产品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成立(CNACP)。
1995

启动认证评审员注册制度。
2001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CNCA)成立。





        2001年中国加入WTO世贸组织,由于当时内外贸市场分割,对国产产品和进口产品分别实施两套不同的认证制度,不符合国际通行的国民待遇原则。在“入世”谈判时,这一问题成为谈判焦点。在中国“入世”议定书中,我国政府作出了统一建立产品认证制度的承诺,涉及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的条款多达23项。2001年8月,为了适应我国“入世”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将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合并组建国家质检总局,并成立国家认监委,这标志着我国建立了统一的认证认可管理体系






2002

中国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CNAB)成立。


2002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成立,并为海尔颁发第一张CCC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
2002

中国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CNAB)成立。
2002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成立。
2002

中国认证人员与培训机构国家委员会(CNAT)成立。
2003

《中国认证认可条例》颁布实行,这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规范认证认可活动的行政法规,是我国认证认可工作法制化进程的重要里程碑。
2004

《认证及认证培训、咨询人员管理办法》颁布实施。
2005

国家信息安全产品认证管理委员会成立,为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基础保障。
2005

中国认证认可协会(CCAA)成立。
2006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成立,由原中国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CNAB)和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CNAL)合并。





      认证认可在我国突飞猛进的发展,截至2018年底,共有认证机构480余家,颁发有效认证证书近200万张。





2018

《国务院关于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 促进全面质量管理的意见》。




认证认可的作用



01
促进市场经济体制有效运行


   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交易的双方能够自由缔结契约,市场经济有效运作的基本前提是交易双方都具有比较充分完备的信息,否则不仅交易难以进行,也难以通过竞争性选择实现优胜劣汰。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各种坑蒙拐骗,严重影响交易的秩序,影响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信息不对称问题早在现代市场经济形成之前就已存在,但只有到了工业革命以后才变得十分普遍和复杂。认证认可制度,正是适应解决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费用、增进市场机制作用要求的一种制度安排。有效的认证认可活动,促进了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解决,保障了有效的市场竞争,推动了现代市场体制的完善。因此,认证认可是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基础性制度安排,是市场经济体制运行有效性的重要保障。



02
促进提升企业(组织)产品(服务)质量安全和管理水平


   作为一种由具有较强专业能力的机构依据相关法规、标准或技术规范所进行的符合性评定活动,认证认可为企业及其他组织提高管理水平,改善产品、服务质量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对企业来说,能够促使企业产品(服务)和管理更加符合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从根本上保证产品的质量安全,提高管理水平,改善经营管理和加强风险防范,提高竞争力,促进企业融入国际市场。一些非企业组织,比如政府机构、政党社团组织等,为了提高其管理的规范化水平,并借助于外部力量保持其管理的持续规范,不仅引入质量管理的理念,也引入第三方认证。



03
便利和促进市场交易,降低交易成本


   有效的认证认可制度,有助于需求方和社会公众建立对产品(服务)质量安全、管理水平、机构和人员能力的了解和信任,从而有利于企业开拓市场、扩大销路,这在国际贸易中显得尤为重要。有效的国际互认制度能够帮助企业消除产品销售过程中遇到的贸易壁垒,并使企业的产品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国际市场的认可,从而为扩大国际贸易创造了条件。与此同时,认证认可制度的有效实施和发挥作用,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包括宣传费用、谈判费用、合同费用等,不仅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也有利于节约社会资源,提升国民经济整体的竞争力。



04
提高政府管理经济社会的能力和效率


    出于解决信息不对称和负外部性的目的,政府需要对经济活动进行规制,提出强制性的标准和要求,对此,企业必须遵守。例如,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从维护公共利益和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引导和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出发,需要政府制定关于产品质量安全、环保等强制性标准,并保障企业切实贯彻。当然,这种强制性要求是政府的作用,不是认证的作用。政府强制性要求的实现,可以采取强制性认证的方式(这是借用认证的手段,实现政府管理的目的),也可以不采取强制性认证的方式,依靠行政手段,要求企业达到政府的要求。但是,在规范和法制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仅依靠行政的手段对企业进行管制,一是将面临很大的责任风险,二是将投入大量的行政资源并耗费大量的行政成本。因此,从更加有利于政府有效实现其经济社会管理目标的要求出发,政府应当积极地实现职能转换,从这个意义上说,发展认证认可,逐步用认证认可替代现行的许多政府行政性管理方式,是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行政效率的一条重要途径。


05
维护公共利益和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认证认可有助于保护消费者权益。通过认证认可,揭示出产品(包括服务)质量和安全等方面的信息,有助于消费者甄别和选择更为合适的产品,尤其是当产品或者服务出现质量问题时,有利于消费者选择更多的维权方式。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及企业社会责任认证等,有利于促进企业更好地履行劳动保护、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社会责任,保护员工健康和安全利益,促进节能降耗减排,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的和谐,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另外,通过认证认可的实施,相关利益方对认证标志的信任和依赖逐步强化,有助于促进社会诚信文化的形成。


      认证绝不是买卖证书!认证认可的本质属性是“传递信任,服务发展”,是:

企业产品生产的“出生证”,

产品质量安全的“体检证”,

检验管理成果的“毕业证”,

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识别企业品牌的“身份证”,

承担社会责任的“公民证”。

               

市场监管总局应急管理部关于取消部分消防产品强制性认证
取消火灾报警产品(产品代码1801)中的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产品、消防联动控制系统产品、防火卷帘控制器产品和城市消防远程监控产品的强制性产品认证。
长按图片保存/分享
效率高
10年以上认证服务经验积累,专业咨询顾问陪审。
专业实力
专业认证服务咨询,一站式服务专业能力保障。
安全无忧

所有咨询及认证项目当天提交合同评审。

多元服务

为企业提供产品整改服务、解决认证难题,以快之有效地顺利通过认证。

 

    服务咨询电话

TEL:18884035521

 

   首页   |  关于我们   |  认证咨询   |  资讯中心   |  证书查询   |  证书模版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四川认我行认证服务集团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021319号-1  技术支持:青岛海之讯

 

扫码关注我们

企业公众号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994-9001
咨询热线
028-83505799
手机/微信
13880370051
二维码
二维码
在线客服